2023-02-01 11:03:50來源:中國新聞網
薩拉烏蘇石器三件研究樣本展示。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攝
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遙遠的舊石器時代,中國北方地區(qū)古人類最早何時開始給打制的石器工具裝上手柄便于使用?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備受關注,但此前研究一直沒有明晰結論。
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最新消息說,該所楊石霞副研究員領銜對所藏一批出自內蒙古薩拉烏蘇遺址的石制品進行再研究,通過顯微形態(tài)、3D建模和微痕分析發(fā)現(xiàn)約9萬年前的薩拉烏蘇石器確有“修鋌”(“鋌”即石器連接柄的部位,方便將其捆綁于柄上)加工,且存在裝柄使用過的痕跡,從而成為迄今所知中國北方地區(qū)最早的石器裝柄證據(jù)。
(資料圖)
此項研究成果,由中科院古脊椎所、中央民族大學和日本東北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等科研人員合作完成,已于近日在國際專業(yè)學術期刊《考古科學雜志:報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發(fā)表。
薩拉烏蘇石器一件研究樣本與手指大小比較?!≈行律缬浾?孫自法 攝
此次薩拉烏蘇石器研究從技術與功能的角度出發(fā),在技術-類型學分析的基礎上開展刃緣三維拼接、3D建模、微痕觀察等多種觀察與分析,以嘗試克服石制品尺寸限制,進一步挖掘薩拉烏蘇石制品所蘊含的古人類技術與行為信息。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楊石霞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目前無法明確9萬年前薩拉烏蘇石器生產者的身份,但他們高超的石器打制技術、高效利用原料的生態(tài)適應策略和先進的復合工具生產意識,都為我們認識這一區(qū)域晚更新世初人類適應與技術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她介紹說,薩拉烏蘇地處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毛烏素沙漠南緣,是中國最早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地點之一,也一直是中國第四紀研究的重要地點。在近一個世紀的研究工作中,薩拉烏蘇揭露出豐富的地層,已出土大量的化石及石制品,也由此催生眾多第四紀研究的重要概念,包括“薩拉烏蘇階”“薩拉烏蘇組”“薩拉烏蘇動物群”等??梢哉f,薩拉烏蘇舊石器遺存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不僅拉開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序幕,更成為中國第四紀研究的一塊重要“基石”。
中科院古脊椎所楊石霞副研究員介紹薩拉烏蘇石器研究成果?!≈行律缬浾?孫自法 攝
目前發(fā)現(xiàn)的薩拉烏蘇舊石器遺存主要來自于20世紀20年代初發(fā)掘的邵家溝灣地點和80年代發(fā)掘的范家溝灣地點,兩個地點各收獲石制品約200件,前者現(xiàn)藏于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后者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
楊石霞指出,薩拉烏蘇石制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尺寸非常小,大多僅相當于成人指甲蓋大小,因此被科研人員稱之為“小石器”或“細石器”“細小石器”,但也存在分類和描述困難,從客觀層面限制了研究者對該石器材料本身的深入解析,并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里學界對于薩拉烏蘇石器制品的定位有較大爭議。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薩拉烏蘇石器工業(yè)屬于石核-石片工業(yè),其具體特點包括石制品尺寸極小(絕大部分小于2厘米)、石制品組合中工具占比高、工具修理極為精細等。這些特點一方面說明當時的古人類已掌握十分高超的打制技術,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薩拉烏蘇先民對石料的高度開發(fā)和充分利用。
薩拉烏蘇石器底部減薄和修鋌工具的照片與3D模型。 楊石霞 供圖
她認為,根據(jù)以往石器原料調查結果,薩拉烏蘇石制品原料可能來自40公里以外的地方,并且尺寸較小,這意味著其石料資源十分珍貴和稀缺。從技術類型分析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來看,薩拉烏蘇古人類“物盡其用”,最大程度地開發(fā)這些石料,同時還存在兩種“修鋌裝柄”行為,即“減薄”和“修鋌”,其中“修鋌”占比更多,此次研究在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進行3D建模后發(fā)現(xiàn),薩拉烏蘇石器鋌部修理痕跡明顯。
如此小的石器有何用途?楊石霞推測稱,這可能與薩拉烏蘇先民擁有發(fā)達狩獵技術相關,他們利用小石器狩獵并在之后精細處理收獲的動物資源。
為進一步解析薩拉烏蘇古人類“修鋌裝柄”及其所指示的復合工具加工與使用行為,本次研究除石器技術和表觀3D形態(tài)解讀外,還結合低倍法和高倍法進行微痕觀察,并從微痕分析的角度識別出薩拉烏蘇石器工具“修鋌”位置確有被裝柄使用過的痕跡,包括石器側緣的磨損和腹面最高處的光澤等。
這是首次從功能角度探討薩拉烏蘇古人類如何使用這些小型石器,也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結合3D形態(tài)建模、低倍法和高倍法顯微分析的研究實例?!把芯抗ぷ髦饕劳写髮W生‘科創(chuàng)計劃’,對于拓展大學本科高年級學生視野和培養(yǎng)研究生都十分重要。同時,薩拉烏蘇舊石器遺存范家溝灣地點最新光釋光測年為約9萬年以前,這也意味著這一發(fā)現(xiàn)是當前中國北方地區(qū)最早的石器裝柄證據(jù)?!睏钍颊f。(完)
責任編輯:標簽: 微痕觀察 石制品原料 薩拉烏蘇遺址 中國北方地區(qū)
在遙遠的舊石器時代,中國北方地區(qū)古人類最早何時開始給打制的石器工具裝上手柄便于使用?這個問題長期...
1月28日晚,廣西桂林市興安縣溶江鎮(zhèn)銀礦山發(fā)生一起山火。火情發(fā)生后,桂林市、興安縣兩級公安機關立即介...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和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指導下,...
近日熱播“劇王”《狂飆》中,楊健立下禁毒警犧牲后依然點名、戰(zhàn)友喊“到”的規(guī)矩,在現(xiàn)實中也有。福建...
湖南衛(wèi)視日前播出2022湖南反腐警示錄《忠誠與背叛》下集,常德市委原書記楊懿文出鏡講述貪腐細節(jié)。這位2...